English
彩铃业务平台系统

电话业务是一个人同社会进行联系的典型的渠道。回铃音替换业务是一个赋予这个渠道以色彩,并为每个人提供各不相同的个性化的服务,这是与当今时代追求个性化的特点相一致的一种服务。

现代被称为个性时代。没有特点的商品不可能具备其商业价值。彩铃(CRBT,回铃音替换)业务是一个具有商业魅力的业务服务,它能够使用户表现其个性的一面。下图所示的一个彩铃业务典型使用范例可充分地体现出上述特点。

系统体系结构

彩铃平台系统主要是完成两个方面功能—业务功能和辅助功能,业务功能是在对开通个性化回铃音替换业务的移动被叫用户的呼叫过程中,把普通的“嘟… …嘟”声回铃音信号替换成移动用户事先定制的、灵活的、充满个性化的音乐、录音等信号;辅助功能是辅助用户完成该业务的申请开通、回铃音替换方案的定制、回铃音信号资源的下载和录制、用户和漫游的管理、计费管理、统计分析和维护管理等。

通过彩铃系统与GSM现有网络的中继线连接实现彩铃向用户提供个性化回铃音信号的播放;通过短信、交互式语音、WAP方式和WEB方式提供对手机用户的辅助功能的服务处理,同时平台与相关移动账务系统实时连接进行相应资费处理。

系统设计上采用开放的系统结构,充分考虑系统未来功能的扩展,在具体设计上采用分层的体系结构,如图所示,下面对各结构层面和层面内容加以说明。

资源接入层

主要完成资源的逻辑表示,与各种资源的接入管理。

其中接入方式包括PSTN / PLMN(SS7 ISUP、TUP等), Web,Email,SMS,IVR等。

核心服务层

是彩铃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核心控制功能(CCF),用户信息库,回铃音资源库,业务解释器,统计计费管理及Qos等。

业务层

根据彩铃的业务功能和辅助功能的业务逻辑,提供图形化的业务生成环境(SCE),可以很方便的修改业务,以适应业务的变化。

系统功能

彩铃呼叫功能

移动终端MSC/VLR在接收到一个以移动电话用户作为被叫的电话呼叫接续时,若该被叫用户开通了个性化回铃音替换业务,将开始启动回铃音替换业务的呼叫流程。在回铃音替换业务呼叫过程中,移动终端MSC/VLR不再连接本交换机回铃音资源,而连接可以提供个性化回铃音信号的回铃音资源,即彩铃个性化回铃音替换业务平台系统。目前彩铃呼叫平台系统支持TDM模式和IP软交换模式。

业务开通功能

结合计费营帐系统实现业务开通功能,即启动HLR中的业务标志位。通过彩铃和计费营帐系统之间的功能接口实现自动的业务开通功能。智能网方式采用智能网签约信息和SCP业务定义来实现自动的业务开通功能。

铃音定制定制功能

彩铃平台系统实现回铃音替换业务的回铃音播放,同时还提供了丰富的定制功能,用户可以自己定制自己的回铃音替换方案,如按时间段定制、按主叫用户组群定制、集团彩铃、主叫彩铃、铃音单曲播放、铃音多曲随机或循环播放等。

WEB接口功能

WEB服务器可以通过调用应用服务器组的应用组件完成业务的受理,个性化回铃音定制以及用户咨询等功能。  

  WAP接口功能

WAP服务器可以通过调用应用服务器组的应用组件完成业务的受理,个性化铃声定制以及用户咨询等功能。

SMS短信接口功能

在网络结构构成上,可在系统中与其他服务器并列加入一短信机(短信服务器),它负责接收用户的数据,然后整理、分析、存储到数据库中,通过“短信中心”向用户发送信息;“短消息服务器” 要实现与短信中心的接口(采用CMPP或SMPP、SGIP协议,具体接口的实现要根据短讯中心设备提供商的情况而定),还要实现系统的操作、维护、业务的管理,提供基于WEB SERVER服务的用户操作界面。信令的采集可通过移动网现有的设备完成。

自动(或人工)语音导航功能

用户通过彩铃平台系统热线呼入该系统,通过中继电路接入彩铃平台系统的SSM部分,并在接入控制结点的控制下实现自动(或人工)语音导航程序(流程);

主要技术指标
  • 系统对用户采用权限菜单管理,口令和密码具有多级保护措施。
  • 系统可对自身的配置情况、数据端口的工作状态、网络运行情况和操作信息等内容进行检查。
  • 系统具有自身维护和告警功能,对系统硬盘空间、内存消耗、CPU占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对数据库日志、动态库空间、表的情况进行监控。
  • 系统具备良好的访问权限控制功能,包括系统的用户界面、机器与机器间的接口、重要命令和数据库的访问权限控制。对所有的访问进行详细记录。
  • 即使彩铃系统故障,GSM交换机设备改造升级版本的软件具备保证可以在彩铃系统故障情况下接普通回铃音,因此不会影响用户呼叫。
  • 系统设计和系统架构灵活,可以适应各种实际运行环境。采用当今流行的Client/Server体系结构,系统具有高开放性和高可扩展性,按TMN的要求可集成到将来的电信管理网中去,可根据需要进行扩建和升级。
  • 系统可支持多种组网方案。支持TDM模式和IP软交换模式组网。
  • 系统软件的设计方式满足GSM管理功能的增加以及管理网络的演进等的要求。
  • 在保证技术先进性的前提下,采用成熟技术进行开发,并尽可能与硬件同步。
  • 应用软件采用全汉化的图形界面,并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对应用系统进行功能分块,标准化各模块间的接口。
  • 系统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大于4年。
  • 系统采集故障恢复时间不超过12小时。
  • 系统设计寿命大于20年。
  • 对任何接续的反应时间不大于100毫秒。